2025年8月25日早上9点,恒大的股票代码在香港联交所的电子屏幕上彻底消失,标志着这个曾市值超过4000亿港元的地产巨头正式退市。回想三年前,它还被称作“中国楼市的灯塔”,如今,却带着一众“好友”富豪们,一起陷入了债务的深渊。
有人倾尽所有,有人不惜一切代价,有人因为信任而迷失方向。结果呢,得到的不是报偿,而是一个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那么,恒大到底凭什么赢得这些人的信任?曾经的“贵宾”们又是怎样逐步被卷入困难的泥潭的?
王文银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这位靠铜矿起家的“世界铜王”,曾经是国内实业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来自安徽的一个贫困农村,靠在山里采竹笋、卖木耳来交学费,逐渐走到了南京大学。
毕业之后,他留在深圳,从仓库的普通管理员一路干到年薪十万的总经理,后来自谋生路创办了电线厂。凭着几次经济危机中的精准收购,成功跻身全球铜制品行业的领头羊。
他坚持“不贷款、不上市、不采访”的经营理念,既能保障财产,也能保住性命。不过他始终无法坚持的是对许家印那份信任。
从第一次见面那天起,王文银就对许家印刮目相看。他当场送上了书法,还专门写了个藏头诗“许家印卓越且伟大”。这可不是客套,而是真心实意的尊敬。于是他投了50亿元给恒大,渐渐越陷越深,最终投入超过900亿元。
恒大出事那会儿,他不但没赶紧抽身,反而利用海外的公司给恒大“输血”。可惜钱没及时到,许家印也因此陷进去。
他手里那上千亿的铜矿、厂房、股票,都是被逼着一个个出手变现的。到了2024年,限制高消费的额度已经达到了4.7亿元,正威集团的执行总金额也超过了100亿。这曾经拥有“全球5%铜矿资源”的庞大帝国,就这么被一个“朋友”拉到了快要破产的边缘。
叶远西的境遇更是令人唏嘘。他是广东汕尾的老乡,凭着自己创业,从零开始打拼,打造出了广田集团,逐步跻身国内建筑装饰行业的领头羊地位。
早在2007年,他就开始为恒大做装修,恒大也挺看重他,从第一年起就成为了他的重要客户。双方合作得非常顺利,甚至还签了战略协议,每年接手几十亿的装修工程,一年比一年多。
为了加强双方的联系,他还投入了50个亿给恒大,成为战投。恒大出问题时,广田集团的应收账款立刻飙升到102亿元,远超公司净资产。三年亏损不断,法院诉讼多达四百多起,有一家建材供应商仅因为被拖欠148万元,就把广田告上了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到了2024年,广田凭借深圳国资企业的注资总算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不过叶远西已经不再掌管这家公司了。他的持股从30%砍到5.12%,彻底失去了控制权。
一个靠辛勤努力和技术积累起来的百亿企业,最终竟然被一个只有148万的小债主逼得走投无路,宣告破产。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是那个靠“以房抵债”来转嫁风险的老朋友。
再说苏宁的张近东,那一场“交杯酒”,赔了200亿。2017年秋天,恒大大张旗鼓地跑到苏宁总部,张近东和许家印喝那个“交杯酒”。
一段时间后,苏宁靠旗下公司投入了200亿,但只换来了恒大不足5%的股份。当时,苏宁正处在多元化扩展的巅峰,投资恒大也被看作“地产+零售”融合的样板。不过,这合作没怎么带来协同效果,倒是搞出了不少亏损。
到了2021年,恒大出事了,苏宁的资金链也跟着出问题,债务违约、股价大跌,连年亏损超过590亿。张近东只好辞去董事长的职位,持股比例从三成掉到1.4%。当初投的200亿,最后变成了恒大的股权,要想要回来,真是遥遥无期。
周忻也算是吃了大亏。作为易居中国的创始人,他和恒大合作这么多年,甚至帮恒大承销过不少项目。可到了2021年,恒大拖欠他公司的钱已经高达40亿。这笔债一搞,直接把易居当年的财报搞垮,净亏损达到了89亿,绝大部分亏损都和恒大的坏账有关。
从曾经的密友变成了债主,周忻的公司一瞬间就从上市房产服务商变成了快要退市的高风险企业。他曾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和许家印的合影,还配上了“交杯酒是信任的见证”这句话。如今看来,这话成了讽刺的笑话。
张近东、朱兴良、刘銮雄……这些人过去都曾是恒大的贵宾,有人投了钱,有人提供货源,有人站台支持,还有人“输血”。他们都相信恒大的“高周转、高回报”模式,也觉得许家印是个值得信赖的企业家。
他们青睐的,正是恒大那套“拿地—借款—盖楼—卖房”的极速轮回;却没注意到隐藏其中的,逐渐扩大的债务深渊。
恒大的“以房抵债”计划,把那些难以变现的房子硬塞给供应商和投资人,乍一看像是搞定了问题,实际上不过是把一个炸弹留给了别人。曾经说得天花乱坠要大家共赢的伙伴们,最后全都变成了“接盘侠”。恒大的退市,绝不意味着终点,而是另一个新起点。
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倒闭,更是一长串债务危机、数百万购房者的交房难题,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烂尾楼”。从2017年到2025年,恒大上演了一场资本角逐,赢得了不少掌声、喝彩,也引来了成千上万的资本大鳄加入战局。
可它忘了,房地产不是那种泡沫游戏,信任也不是能无限开支的资产。现在再回头看,那些曾经在恒大总部合影的朋友们,有的失去了公司,有的失去了掌控权,还有的丢掉了几十年的积蓄和辛苦。他们不是在市场上败下阵来,而是在错误的判断和盲目的信赖中栽了跟头。
这些“坑”可不是一下子挖好的,而是在一次次“再投一点”的信任中慢慢把它扩大开来的。恒大的倒闭,不光是地产界的警钟,也在提醒所有创业者:再辉煌的招牌,也挡不住监管不到位和信任被滥用的风险。合作可以,眼光得准,否则,朋友变成债主,股东变成接盘人,局面就会变得很尴尬。
对这个情况,大家觉得怎么啦?是不是觉得提醒了我们一些潜在的风险?或者对未来的趋势有不同的见解?反正我觉得,大家都可以聊聊,看看各种声音怎么说。
民信配资-民信配资官网-实盘配资平台-如何选择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